通海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索引号:530423-003721-20170303-0003      发布时间:2017-03-03 09:34:32
[ 打印 ]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人才生产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县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通海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通海县人民政府印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政发〔201436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人才工作基本情况

(一)“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紧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建立了一支基本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结构基本合理的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技能型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人口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县人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下同)总量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全县人才总量13254人,占全县人口的4.25%

1.党政人才队伍状况:“十二五”末,全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含参公人员)共有1491人。党政人才队伍年龄梯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知识层次、专业化明显提升。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状况:“十二五”末,在全县21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中青年成为主体,学历、职称结构得到优化,具备了一定发展潜力。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状况:“十二五”末,通海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519, 其中:正高9人、副高774人,中级2144人,初级2592人。高级、中级、初级人才的比例分别达到14%39%47%。比201012月的4886人增加了633人,人才总量大幅增加,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比例达到83%,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26.6%。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副高级以上职称783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的14%,全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政府“科技兴乡贡献奖”8人。

4.技能人才队伍状况:“十二五”末,全县共有技能人才490人。技术等级结构为:初级61人、中级71人、高级318人、 技师32人。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十二五”末,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3459人,其中321人被认定为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并印发证书,为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的带动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6.“十二五”末,全县共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9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流动和激励等方面,没有形成健全的政策体系。

2.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失衡。全县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90%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两大行业,作为农业、畜牧业大县,农业系列的副高只占15%,而其他行业仅占10%。由于行业分布失衡,对专业技术人才成长中的“传、帮、带”作用难于发挥,人才的成长速度远远不能适应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3.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县自然资源匮乏,大企业、龙头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亟待引进和加快发展,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仍占我县工业的主流,这些因素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现有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有特长的人员因待遇等原因都想方设法流动到条件较好的县区或省市单位工作。

二、“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环境,更好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力争在未来五年把我县人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基本原则

“十三五”期间,我县人才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各尽其能的良好环境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启动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型科技人才工程、文化旅游人才建设工程、教育名师建设工程、医疗卫生人才技能提高工程、生态环保和城镇建设人才开发工程、人才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8重点工程建设,到2020年,实现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结构更加优化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人才队伍。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90%以上,党政人才总量达到1591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000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164440。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200人,培养认定10名文化艺人,力争有1名入选“云岭名医”,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530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至少达到3人,全县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40人。

三、“十三五”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重点人才培养

1.配合实施“云岭学者”培养工程。2016年到2020年,每年推荐1-2名科研领域高层次人才作为“云岭学者”参加市遴选。入选“云岭学者”的,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期5年,在培养期内享受省级财政给予的科研工作支持经费,同时所在企业和有条件的单位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2.配合实施“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16年到2020年,每年推荐1-2名特色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作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参加市遴选。入选“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的,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期5年,在培养期内享受省级财政给予的工作经费支持,所在企业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3.配合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2016年到2020年,每年推荐1-2名高技能人才作为“云岭首席技师”参加市遴选。入选“云岭首席技师”的,领衔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期5年,在培养期内享受省级财政给予的工作经费支持,所在企业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

4.配合实施“云岭教学名师”培养工程。2016年开始,每年遴选储备1名教学和科研水平居全省前列的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到2020年,培养储备5名各级各类教学名师。每年从储备库中推选1名参加市遴选,力争到2020年有2名入选“云岭教学名师”。

5.配合实施“云岭名医”培养工程。2016年开始,结合重点和特色临床专科建设,每年遴选储备1名医术水平居全省前列的优秀医技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到2020年,培养储备3名各类名医。每年从储备库中推选1名参加市遴选,力争到2020年有1名入选“云岭名医”。

6.配合实施“云岭文化名家”培养工程。2016年开始,每年遴选储备1名各类优秀文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到2020年,培养储备3名各类文化名家。每年从储备库中推选12名参加市遴选,力争到2020年有1名入选“云岭文化名家”。

(二)强化重点领域青年人才培养

1.实施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2016年到2020年,围绕我县特色及重点产业,培养县级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100名。

2.实施重点产业建设人才培养工程。2016年到2020年,培养引进结合、引才引智并举,加大政校合作,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培养湖泊保护治理、生态环保、装备制造、城乡规划建设、养殖种植等领域专业人才50名。

3.实施“通海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围绕通海重点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各企事业单位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力度,企业应为职工安排一定的技能培训经费。

4.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工程。2016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人员培训,力争到2020年,全县社会工作人才达到80人。

5.实施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2016年开始,每年认定50名考入国家级或省属重点院校的通海籍优秀贫困学子,在本科学习期间,县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学费奖励。

(三)实施特殊政策引进人才

1.支持民营企业引才。鼓励民营企业采取高薪聘用、兼职兼薪、特聘顾问等方式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经评审认定后的各类人才可享受相应待遇。

2.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引才。对环境影响评价、人才中介服务、资产评估(土地、林地和知识产权评估)、金融和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引进的人才,经评审认定后,可享受相应待遇。

(四)创新人才激励政策

1.鼓励各类人才转化科研成果。允许和鼓励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将职工发明成果所得收益,按不少于6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允许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创办的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不少于5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扶持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一定投资补贴,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进行风险投融资。对经认定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以投资入股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五)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1.设立专家基层工作站。吸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家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设立专家工作站。在现有首个专家基层工作站的基础上,到2020年,结合我县产业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结合,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在全县申报设立2-3个专家(院士)基层工作站,除省级财政连续3年给予每个工作站每年10万元工作经费补助外,县级财政连续3年给予每个工作站5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县政府无偿配套相应的工作场地,同时可遴选有培养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进站兼职服务。工作站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成果所得收益按不少于9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专家在基层领衔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最高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由科技人员持有。

2.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国家执业准入制度有明确要求的行业外,具有大专或中专文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15年或20年,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履职满5年,可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大专或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8年或13年,且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履职满5年者,可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在职称申报评审中,除国家统一组织评审,并有明确要求的职称资格外,对论文不作硬性要求,可将本人履职情况、年度考核结果或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等,作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在县级单位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工作,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女年满50周岁,男年满55周岁,或连续工作满30年的,因受到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数量限制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等级的,可先聘任,再进行岗位设置方案调整或自然消化;在乡镇及以下单位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3.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园区投资创业。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到园区创办企业,可享受创业投资、土地使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入驻园区涉及县内征收的所有行政性、事业性收费,3年内实行零收费。

4.实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20162020年,每年从教育、卫生、农业科技单位各推荐140岁的业务骨干到省级学校、医院和农业科研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对口专业进修,省级财政对接收单位给予每人5万元培养经费补助。

5.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我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对口单位连续工作满2年以上的(含2年),从到乡镇工作之年起,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岗位补贴。

(六)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1.创新人才评价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行业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

2.建立高级专家延时工作制度。“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特聘专家”、以及被选拔为我省院士后备人才、云岭学者和云岭教学名师、云岭名医、云岭文化名家,达到退休年龄后,确因工作需要,本人愿意,经组织批准可延长3-5年工作时间。

(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1.建立引进人才服务了绿色通道。为引进人才在出入境和户籍办理、工商、税务、金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社会保险、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快捷高效服务。做好各类社会人才服务、协调工作。拓宽各类人才发现、引进渠道,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2.构建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动态发布重点或紧缺人才的供求信息,单位和人才根据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自行进行交流和签约,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建立与通海籍在外人才长期固定的联系机制。加强与通海籍在外人才的联系、交流,建立通海籍在外人才联系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如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发一份电子邮件、进行走访等,将我县对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需求传送给他们,利用他们在外联系广、关系熟的优势,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通海经济、社会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县委、政府领导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履行人才工作的职责,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建立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二)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本规划的重大意义和本规划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宣传本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通过建立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人才数据库,组织和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后备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强人才发展工作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发展干部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

不断增加公共财力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投入比例,建立政府支持、用人单位为主、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共同承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县级财政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逐年扩大规模,重点做好人才培养培训、紧缺人才引进、杰出人才奖励和重大人才开发过程,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人才工作开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人才投资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金,支持和引导人才进行自我设计、自主投入。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附件:通海县“十三五”人才发展目标主要指标


通海县“十三五”人才发展目标主要指标

        

单位

2010年实际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实际

完成数

“十三五”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

1.人才资源总量

10213

13165

13254

15061

预期性

2.党政人才总量

1332

1482

1491

1591

预期性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

550

2100

2100

3200

预期性

4.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4886

5500

5519

6000

预期性

5.高技能人才总量

198

456

490

500

预期性

6.农村实用人才总量

3128

3444

3459

3530

预期性

7.社会工作人才总量

119

185

197

240

预期性

8.技师、高级技师人数

19

52

52

60

预期性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通海县